我觉得我应该写一点东西来纪念一下线性代数(1)这门课程。
令人怀念的数学考试的感觉,回到了绿绿的周考卷和白白的炎德英才中,想尽办法表达翻译骗分,在最后一分钟无奈地看着做不出来的题,然后心情突然莫名舒畅。然后我开始想,学国关也挺好的,社会学也不错,心理学最好。啊——其实我的真爱还是数学吧?
一学期过去,对于我来说,线性代数不只是一门见证我作死的课程。
开始明显地感觉到大学数学和以往的数学的差别。告别了屈老师直接丢出要点题目要我们观察特征联想背景的上课方式,迎接何老师的“体系”。开始发现数学是一块砖一块砖慢慢垒起来的宫殿,每一处的结构都让人心醉不已,尽管应试仍然需要技巧,但的确有什么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了。
我开始感觉到那一串串定义和定理背后流动着的像生命一样的东西。从这个定义出发推出那个定理,给我一种生命逐渐生长的美感。行列式是什么?是满足一些性质的一种运算。为什么要满足这些性质?因为我们研究矩阵需要。而矩阵又是什么,它为什么要存在?问题一层一层指向一个源。这就是公理化系统的迷人之处。
我也开始感觉到那些定义和定理是确实有价值的。想起信息集训的某道题,用矩阵来求从一点到另一点经过特定条路径的方案总数,线性代数是有应用价值的。(何老师说下学期会讲更多应用但是我还是决定放弃上下去了sigh……)同时,里面还蕴含着许多偷懒的智慧:人们想让问题变得更容易研究,更容易被计算和处理,于是发现了上三角矩阵、相抵标准形、逆就是转置的正交矩阵、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的性质,(btw今天晚上洗澡的时候两个化工的学长在讨论高科技的发明是因为人的懒惰(功能论)还是追求高效率(理性化)的结果,啊社会学的想象力真是无处不在呢)与此同时,也意外地找到了变化中的不变量,我觉得这也意味着发现了新的思维视角。
一段时间以前,我也支持过“知识无用论”。但现在知道,会认为“知识无用”,只是因为了解得太少,我所处的位置不足以让我用到它们罢了。我相信,即使是“无用的知识”,如文学艺术,它们也具有永恒的价值,得以产生永世的影响。我还相信,知识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世界的眼光,这也必将会影响他周围的世界。
纵使线代考跪了,但我觉得我有学到比应试技巧更多的东西。而且我想,对分数造成影响的,能力是一方面,试卷难度和运气也是一方面,我不应该对自己太苛刻嗯。
Anyway, that’s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