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陈志新老师这两天占据了我SNS信息流的中心位。他的线下课选课人数不足而停开,但因发传单宣传网课,收获了几十万名网友齐聚b站,峰值时能有万人同时上他的线上课。b站网友夸陈老师“在名利场里写诗”,小红书博主感慨“奈何好学的学生遇到好的老师总是不容易”。
三十多岁不再少年的人无法重新回到那间教室,但却可以在任何后悔的时候点开b站。阴差阳错没能去到梦中的学府的人,却总是能被互联网上的师者学友稳稳托起。没有考勤,没有评分,来去自由,可是所有留下来的人都既渴望又用力。感谢今天的互联网,让人们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相遇。
说不羡慕是假的。尤其是天天经历在一百个小脑袋里找眼神,在三百份试卷里找活人的思政课教师,基本上是羡慕疯了,不知道下周该以怎样的复杂心态踏入教室。说不气馁也是假的。上的课、写的文章,可能还没有发的朋友圈/小红书阅读量大,掀起的共鸣不敌一场演唱会。我要教多少年的课,才有可能让影响力扩散到万人的量级?
不过,为个人一时的得失而歌哭是渺小的,也许教育是需要等待时机和忍受失败的一次大范围播种,又也许教育是无数个我叠加才能显现效果的共谋共为。但比起眼前的自怨自艾或是顾影自怜,更加重要的问题其实是:未来的教育、未来的学习会是什么样的?时空不是阻隔,AI重塑世界,想要从现在中解放进而走到不远的未来,教育者应该做些什么?
没有现成的答案。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没有咬牙坚持,或是没有勇于尝试,互联网上的彼此奔赴也不会发生。真诚和勇敢才是人们抵御不确定性的必杀技。
行文至此,很难不想起《燕窝》这首描绘创作者心态的歌。而且一定要是《明日之子》里青峰和蔡维泽合唱的那个版本,因为最后还接了一段《你在烦恼什么》的“就算只有片刻我也不害怕,是片刻组成永恒哪。”
创作者,教育者,只需要浓缩一杯痴傻,端出一碗心血。来去都是自由风,相逢的人会再相逢。留待时代来检验,时间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