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的“就寝”被常年设定在“23:30-07:30”,各项机能也都在这段时间内被贴心地调整得符合昼夜规律,这让此时此刻还醒着的使用者显得有些荒唐。智能设备能够精密而一丝不苟地执行计划,而人类却陷在情绪,感觉,和被编织的意义之中。
进入新年以来,我一直陷落于某种诡异的作息之中,让一切年初踌躇满志的宣言额度显得滑稽可笑。即使放平了心态,驱赶了恐惧,屏蔽了焦虑,却还是对黑夜,对黑夜中的清醒,感到无奈。
今天是学校正式进入寒假前的最后一天,师门相约赶在点菜餐厅关门前撮了最后一顿。交谈之间,发现大家也还没走出困顿,动不了笔的依旧没写字,开荒的依旧惴惴不安,努力和自我搏斗的依旧没有赶跑黑狗。距离上次年关之际的反思总结展望组会,已经过于半个月有余,然而好些事情也没有改变,似乎连向好的趋势也没有,令人难以觅得一星半点笃信。
可是大家仍然在努力。发出求救讯号,尝试进入规律日常,或是不管不顾地横冲直撞。哪怕发力过后,巨石好似纹丝不动,但仍试图出劲,同时试图赋予这样的尝试以一种观念中的位移,并真心实意地相信,巨石真的有松动,量变到质变最终会实现。
睡不着的时候,我翻起手机里的各项历史记录。首先看的是微信,年末以来我的表达欲明显减退,研究被卡住动弹不得,生活也好像按下了暂停键。可是半年以前的我还不是这样——生活里常常出现一些值得言说的事件,以至于无论是聊天还是朋友圈都相当充盈;刚刚回校的时候也总是莫名地能在七点左右自动醒来,做了一段时间诡异的晨型人。文字内容和发送时间证明这一切确凿无疑,绝非幻想。然后看的是运动软件,最近我的体重达到了新高,体型也是肉眼可见的在滑坡。可是五年前那条曲线分明讲述了一个3个月间减重10斤的成功案例,证明一些改变不仅理论上可行,实践中也可达。
我们当然可以下个结论:今时不同往日,这个人已经每况愈下,但这些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录和数据,还可以有另一种解读的方式——眼前的困境,很难,却也没那么难。
入睡困难,昼夜颠倒?但半年以前,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过得积极、充实而健康,证明这样的状态并非不可实现。虽未闻道,但却日肥?但四年之前,一条确实的体重下降曲线,证明有些事情只要坚持去做正确之事便能达致。所以哪怕又是一天睁眼到了晨光熹微,也不至于没有药救,也不代表明天必将重复今天。
人们经常会忘记潜藏在自己身体里的能量,所以需要不时去故纸堆里翻找一些成功和确信。做成过一些令人满意的事情,绝不只是因为一时的运气加持,有时要暂且屏蔽眼前的困难,和他人的指教,拿出“管他呢”的精神自谋生路,一往无前地死磕。信心来自于过往的沉淀与积累,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也不可能被任何人褫夺。
行之半路,须回头看,然后向前,绝不犹疑。这大概就是“从过去中解放,以达不远的未来。”
这半年来我为了找到心里的那团火,已经努力了很多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