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一件事:太爱「算概率」和「找充分条件」是我当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
要做一件事之前,习惯性要问问做过这件事的人:
成功率是多少?20%,50%乃至80%。
成功的人有什么特点?他们做了A做了B还做了C。
接下来就以这些答案为根据来做选择。自然要选成功率最高的80%的事才比较保险,然后对照成功的人,向自己的经历里添加A,B还有C。
比如点开经管就业报告,看见就业率99%,年薪中位数15w,40%人落在20w+的区间里这样的数字,就想混迹其中。再比如想要走出一条典型经管人的道路,我就按照时间顺序往自己的简历上添加学分绩,社工,交换,实习,比赛获奖,这样就能播种有时然后收获有时。
不是说这样做是错的,其实这样做很对。你当然要往机会更多的地方走,当然要参照前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
只是有时候我意识到自己逐渐形成的思维定式会觉得有些可怕。
当我太执着于「算概率」,我就丢掉了自我,我老是想把自己放到一堆人中间,让自己变成某个百分比的一部分,这会让我心安。可是我本该花更多的精力考虑“我”的事,而不只是“50%还是80%”的事。
当我太执着于「找充分条件」,我就忘记了生活的多样性。生命的命题,并不都是「若p则q」的形式,生活也不是一路线性向前的,也正因如此,才有所谓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之说。我本应该拿出更多的勇气去拥抱变化,以更欣喜的姿态去期待未来。
从前我老觉得我是一个害怕跟别人不一样,也高度厌恶不确定性的人。希望这样就能规避很多纷扰和烦恼,能按照一条既定的轨道走向平稳的幸福人生那再好不过。但是兜兜转转我还是发现,我还是想做特别的自己,还是想要充满可能性的人生。
所以我应该怎么做呢?「算概率」的时候想想条件概率,一定不能忘了given MYSELF。「找充分条件」的时候想想r≠1,享受难以捉摸的ε。
还有那么久的人生,希望永远都不要安于习惯,停止成长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