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时间表,被接踵而至的各种事务慢慢挤满。今天是三月第一天,也是开学第一周。
看看一星期以来上过的课,除了数学都是听导论,觉得已有很多收获。上学期得到了一个让我敢想些什么的成绩,我也开始有希望努力发展的方向,但这一次选退课的时候最开始仍然是习惯性地几度纠结:水吗?给分好吗?
转念一想,还是问自己:有意思吗?有兴趣吗?
放在上学期,我肯定会去抢心理学概论加5分的录音整理机会,肯定会因为觉得张传杰社统过于不水而改选孙凤,肯定会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文化的考核给分不那么好而退选其他文核。
但是俱往矣。分数应该只要够用就好了,虽然可能奖学金、保研样样都还要看它,但成为一个唯分数至上的投机取巧“理性人”并不是我所追求的,我想这就像经原老师自黑经济学一样。我还是希望我学到点真正有意义的东西,知识也好,态度也好。
现在看看我的课表,每一门课哪怕是体育(囧)我都满怀热情,有所期待。
上了物理、心理、经济、数学、史纲、统计、音乐、信息管理、英语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课程,却发现了它们之中所共有的触动我的点。
首先是社统课和经原课上,老师都说好的教育不考“定义”。
Bloom’s Taxonomy里说,Remembering是最低级的能力,我很高兴我所学的课程,老师都希望我们往高了走,虽然距离Creating还有待努力,但我想这可以称得上是国内一流大学的底气。上学期听闻某高校的社会学概论考核里出现“社会是什么?”这样的题目,属于Remembering级别,而我们的期末考试却是Analyzing的案例分析,尽管作为一门概论课,学到的东西不可能很深,但这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就包括史纲的老师希望讲解“历史为什么”,而不是照本宣科地灌输写在课本上的“历史是什么”,也让我对这门原本是强制性的政治课充满期待和热情。
史纲讲《纸牌屋》、信管导论的分析,都提到关键词“大数据”。算出来的热门剧,算出来的应用,都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成功。大数据作为一个时髦的概念,在这几年里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这不应该只是技术人员才关注的东西,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也和大数据有关。而我们都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成为大数据的一个小个体,并且又被整体所深深影响着,紧跟前沿也许能让眼光更为敏锐。
而物概和信管课上共同提及的诺基亚的衰败,敲响警钟要我们一定谨记与时俱进、勤于创新。错估时势,昔日的龙头老大也有可能面临破产。每一天的我都要向前迈进,有所收获,这样才不算白费这段大好时光。我要挣脱自己的comfort zone,去向更远更稳的地方。尽管现在我对自己还有很多不满意,太多方面我实在还过于笨拙苦手,但我希望我是乘着向上的车轮前进的不自满的人。
经原课上靳老师身为一名靠经济学吃饭的人,但仍恳切希望经济学衰微,社会学等治本的科学崛起,这种精神实在是太戳我心。我不知道我会去到哪里。像一个社会学家一样担心找不到工作?像一个进投行的高级打工者一年买车两年买房三年买棺材?但我希望我心中长存善念,希望我所走的路,就算不能与大环境对抗,至少也要时刻以“让大环境因为我有那么一点美好的转变”为理想。
上学期花了很多时间在线代上,看起来好像没必要,但我觉得收获良多。而这学期开学第一周竟然就可以感觉到如此之忙(忙你还在这里写日志!!!),让我对之后的学习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穷尽我一生都无法探明知识、爱、美、善的一个小指甲盖,但我仍然乐在其中。
时间还是太稀缺了,何况我又不是一个没日没夜的学霸,逃不脱坐两个小时就会效率锐减的铁律。我对语言、历史、哲学、数学、物理、技术、音乐、美术、社会科学都充满好奇(好吧再勉强加上个体育吧),想把通识课程选他个遍,读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书,尽管以我的智商和天赋我无法驾驭它们中的很多,尽管我最后真正成行的毕竟有限,但这并不妨碍我的热爱(也许是虚假的热爱吧不然怎么还是这么懒呢)。目前的想法是想学经济和法律做复合型的人才,这个学期想在社工方面更积极一点,而之后又想出去交换看看这个世界,但是我不可能把苹果都装进一个篮子里,我也不是神的孩子,这些纷繁的想法有时候会让我异常苦恼,而拖延症又使我常常不曾真正解决问题。但我现在还是比以前有自信且乐观多了(诶不过我觉得射手座一贯都还蛮积极的,虽然有时候把各种负能量直接丢在文章里),算是有了积极的转变。
我最大的希望,大概还是这样的:就算未来仍然一片迷茫,明天仍然让我彷徨,但是——
我的身上有光啊。
然后路也就为我开了出来。
为了这点想法,恐怕是真的跪着也要挺过这段不那么轻松的旅程。
“但愿将来有一天,我们能在黛绿群山中与巨龙作战”
考据癖 =。= 叶芝《凯尔特的薄暮》